Search

陳彥霖同周梓樂之所以令所有香港人懷緬,成為代表人物,源於佢地係一組應該要擺埋一齊理解嘅嘅故事主角。正...

  • Share this:

陳彥霖同周梓樂之所以令所有香港人懷緬,成為代表人物,源於佢地係一組應該要擺埋一齊理解嘅嘅故事主角。正如童話裡面有好人有壞人,有各種烘托佢地性格同推動佢地選擇嘅劇情,所以我地可以喺聽故事嘅時候思考主角嘅造化,從中獲得啟示同動力,然而繼續努力面對自己嘅人生。

由遇害身故到死因聆訊開審,陳彥霖阿媽本人到底係咪健在,公眾面前嘅阿媽到底係真係假,一直都係大家議論不息嘅事。深究細節,固然係因為大家都知道中共狗急跳牆之際將中國嗰套直接用喺香港有幾癡線,畢竟中共對待中國平民成日都用直接火化呢招,甚至全家一次過殺死以絕後患都係閒事,所以大家保持懷疑態度係好合理,但事到如今,真相其實已經好難再浮上水面。因此,目前最值得大家思考嘅其實已經唔係真假之分,而係點解陳彥霖同周梓樂嘅成長背景咁唔同但都做咗同樣選擇:參與社會抗爭,以至真心相信香港應該獨立。

現代社會係一個表面和平但實際上比千萬前嘅人類社會更殘酷嘅時代,因為每個小朋友都想相信屋企人嘅智慧會隨年齡而增長,being older and wiser,但實情就完全唔係咁。喺每個人都有自己屋企嘅社會形態之下,每個家庭都可以閂埋門教仔,但閂埋門嘅一套又係咪正確嘅一套?買得起樓租得到屋搵得到食係咪就等於可以養兒育女?二十世紀嘅社會困局,其實同時亦係家庭困局同個體困局,因為好多人都迫於無奈咁喺連自己嘅心理健康都未處理到嘅情況之下就已經要面對世界,而集體智慧嘅散落喺每個家庭都演變成各自表述嘅錯誤教育。

每個小朋友嘅靈魂都係純潔,出生喺呢個世界係應該要獲得愛護,健康快樂咁成長,呢個係大家心目中嘅理想社會,但好明顯陳彥霖就係得唔到最平凡嘅幸福。所謂情緒問題同埋讀唔成書,其實必定係照顧者養育不周嘅結果,亦即係話如果生佢育佢嘅所謂大人履行得到照顧者應有嘅責任,佢就唔會以邊緣少女嘅形象出現喺大家眼前。我地不忍怪責陳彥霖自暴自棄,係因為我地終於都知道佢童年坎坷,甚至受到毒打,由一開始,佢就已經註定要靠自己獨力去搵出生命嘅意義,到最後選擇跳出常規,只係因為壓力已經大到佢寧願放棄自己。周梓樂遺照中嘅笑容,同陳彥霖瑟縮地鐵站一角嘅彷徨無助之所以形成鮮明對照,正係因為佢地有截然相反嘅童年。

成長係好艱難嘅漫長過程,所以有家人有同伴支持至可以長大成人,係人類社會早期嘅生活形態。自以為生於太平盛世嘅現代人,其實已經偏離祖先所賴以維生嘅寶貴傳統千萬里遠,而自己唔想照顧就交畀社工跟進嘅事態發展,亦根本唔係社福政策嘅發明原意。華夏食人族之所以唔配擁有民主政府,就係因為政府本應係為咗努力生活嘅國民而存在,由政府負責為國民解決問題,係為咗援助真正有需要嘅人,而唔係縱容缺乏人性嘅害群之馬。香港民族要推翻中共統治,就係為咗盡量篩檢失德嘅人,建立香港人嘅民主政府,期望為國民解決問題嘅機構居中協調去令全部人嘅個人生活同家庭生活可以變得更好。喺一啲小型部落裡面,大人喺小朋友出世三年之後都會唔做愛,好自然咁全心全意照顧小朋友,但現代社會無數人對伴侶嘅投訴係掛住湊仔唔再滿足自己,好似照顧小朋友唔係自己份內事咁;而喺另一啲小型部落,家人係有義務確保少年少女掌握到一定求生技能,有資格長大成人,但現代社會無數人都唔再有成人禮嘅考驗,活到七老八十都可以大條道理吹噓自己當年有幾辛苦,小小苦楚就化到無限大。喺漫長嘅人類歷史進程之中,忽然之間,好多只係識得做幾個工序(唔係職人手藝)嘅人就可以經濟獨立,然後成家立室,唔再理原生家庭嘅心結,亦唔需要再知道長大成人背後係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人類對生命嘅認知天翻地覆,而呢一切轉變要簡略解釋,就係拜工業革命浪潮所賜。

然而我地並唔需要批評工業革命,更唔需要極端到要求每個人都回歸漁獵農耕嘅自給自足生活,因為我地已經係背負住人類歷史進入廿一世紀嘅新世代。新世代可以隨心所欲,可以重視物質,因為文明開化就係我地呢一代人嘅起點,但問題亦因此而更加難以解決——物質嘅表象,蒙蔽物品嘅價值,家庭嘅表象,蒙蔽親情嘅原貌,真實與虛擬之間,人類逐漸喪失以與生俱來嘅心眼去分辨眼前幻象嘅能力。民族主義嘅抬頭,其實離唔開人類關於自我同家庭為何物嘅永恆思考,而香港民族作為全人類嘅一員,其實同樣係練習緊點樣排除非人文化嘅毒素殘留。華夏食人族文化、中共獨裁體制、共產主義無神論以及新自由主義混合成為一大舊宮崎駿風格嘅超巨型人類文明垃圾,不受控制咁向四方流瀉,點樣代理全人類去限制呢個全球最大堆填區嘅擴張,就係我地香港民族初生代所要應付嘅難關,而陳彥霖只係身先士卒,因為毒素污染而浸死。

疑似陳彥霖阿媽嘅供詞,無論係出自一個母親之口,定係純屬港共政權嘅設計對白,其實都係反映緊華夏食人族呢個恐懼共同體有幾恐怖。自己小朋友突然死咗,親生阿媽唔積口德,唔顯出傷心欲絕,亦無意為佢討回公道,所顯示出嘅既係現代社會常見嘅事不關己、己不勞心,亦係華夏食人族常見嘅唔理其他人係生係死,自己有起麻煩上黎就算係親人都可以輕易切割。蘇洵嘅「弊在賂秦」之所以講都嘥氣,就係因為將自己可以支配嘅一切(包括人命)都拎去賄賂對方就係華夏食人族嘅生存之道,只要拖到自己安享晚年,佢地嘅人生就已經算係過得風光。林語堂所講嘅喺中國人社會只要夠老就會突然獲得尊重,所描述嘅其實都係同一個現象,因為顧掂現世就係佢地唯一做得好嘅人生計劃。

陳彥霖同周梓樂之死所彰顯嘅利他精神,要有家庭護養至可以發揚光大。假如陳彥霖仍然健在,而且將來有自己嘅小朋友,我地可以想像佢一定會比佢嘅前人更識得愛人,因為佢自己即使生於不幸都依然選擇捨身為人,投身抗爭,以十五歲嘅未成年人而言,佢已經係超額完成。而假如周梓樂仍然健在,而且將來有自己嘅小朋友,我地亦可以想像得到佢一定會將佢雙親嘅基督精神再轉化到下一代身上,因為佢係一個自細就喺好家庭長大嘅人,以廿二歲嘅準社會人而言,佢絕對具備成為好家長嘅潛力。自由即獨立,有愛即民族,希望香港民族初生代都可以從以上好家庭同壞家庭嘅對照之中,更加感受到香港之所以成為香港嘅原因,亦會記得要代替已經犧牲嘅手足延續佢地本來應得嘅美好生活,每日精進。


Tags:

About author
反常合道,精進自身。
gnimmm.com
View all posts